食货志·话说资阳特产

民以食为天。《汉书·食货志》曰:“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尚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日祭,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此为最早的关于食货之记载,食居八政首,货居其次。自《史记·平准书》开食货志先河,《汉书》始称食货志后,历朝历代均有食货志记述“食足民安”的民生之本。

资阳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美食与彩货更是滋养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资阳人。本文借食货志之名,不为记录国实民富的大计,只想简单说说资阳市三个县区各自独有特产的传奇故事。

酿香·食货志之雁江

说到雁江区特产,宝莲酒、两节山培德老酒、临江寺豆瓣、中和醋,都是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虽然,酒、酱、醋形味千差万别,却一个“酿”字就足以揭示酒香、酱香、醋香背后的秘诀,道白雁江的品味。

酒香·神泉酿得伍市干

宝莲酒和两节山培德老酒系出同门,同源于伍市干酒。

明永乐八年(1410),资阳县东乡朱家场人修建伍隍庙,逐渐集结为市形成“伍隍场”,别名“伍市”。场周盛产高粱,催生了酿酒业。1660年,资阳县善中乡黄国仲军役返乡,行至伍隍场东雀村时,发现两节山谷底有“神泉”,遂在山下建“浸水阁烧坊”,凿井取酿,酿制“伍市烧酒”。由于当地人将烧酒叫做“白干”,故“伍市烧酒”后称“伍市干酒”。

在《三贤古城风情录》中,徐伯荣先生记录有一段伍市干酒的趣闻。清朝雍正年间,去成都送酒的挑夫在翻越龙泉驿山顶窝窝店时,突与前往成都就任成都知府的巴县州判曾某相遇。

在封建社会,撞轿是会遭罚的。挑夫们躲避不及,一人在慌乱之中跌倒摔坏酒篓,刹时芳香四溢。州判闻到连称“好酒,好酒,好香,好香”,非但没责怪挑夫,反倒停轿查问品饮,乘兴提笔在酒篓上写道:“巴县州判能牛饮,伍市干酒不虚传”,并叫书吏记下,为他必饮之物。自此,伍市干酒一直是成都府衙门里的“官酒”,留下了“翻过成都龙泉驿,伍市干酒十里香”的佳话。

1951年3月,资阳县人民政府将魏家醩坊改造成资阳县实验酒厂,1986年更名为宝莲酒厂;在明朝“伍市干酒”基础上形成宝莲酒系列。

2007年11月,宝莲酒厂二次转制,借助四川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和资阳市“工业强市”战略机遇,振兴发展成为资阳重点纳税企业。

1960年,资阳县人民政府在两节山“浸水阁老作坊”基础上,投资扩建资阳县实验酒厂培德分厂,1995年宝莲酒厂资产重组,培德分厂转让于培德两节山酿造世家杨仕雄,改名为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培德老酒厂。2008年,四川两节山酒业有限公司成立。

酱香·皇家豆瓣临江寺

临江寺豆瓣产品由聂氏父子创始于1738年。

1729年,江西聂志兴移民四川,定居在资阳县临江乡凉水村的何家湾(今临江寺豆瓣厂所在地,现名聂家湾),靠贩卖酱油、食醋、豆瓣酱等酿造调味品为生。

1737年,聂志兴找到并买下了女皇武则天赐建的蒙刺寺所遗留的伽叶、菩提两口古井。

此时恰逢乾隆御厨陈兴友告老还乡,聂志兴喜出望外,携其子聂守荣登门向陈兴友求教并想请其出山。陈因年事已高起初并没答应。聂志兴不死心,遂派聂守荣天天上门为其砍柴、扫地、担水长达半年。

陈兴友感其诚意,遂将宫廷八宝豆瓣的制作秘方传与聂守荣。1738年,聂守荣创办临江寺第一家酱园 ——“义兴荣酱园”,取古井“神水”酿制豆瓣、酱油、食醋等调味品。

新中国成立前,酱园业主组成同业公会,共同推进临江寺豆瓣业的发展。

1953 年初,土改结束,由农会主办酱园联社。1954年3月,资阳县联社接办“临江寺酱园联营社”,更名为“资阳县供销社临江酱菜加工厂”,即后来的国营四川省资阳县临江寺豆瓣厂。

醋香·珠联璧合中和醋

中和醋得名于产地中和场。

中和醋能迅速崛起,源于杨华英、冯祥宗两位资深酿造技师的珠联璧合。杨华英有专业知识,擅长微生物培养,制作的曲子很香。冯祥宗在传统制作工艺上,尤其是在麸醋的酸度和成色把握上,有独到之处。他到了中和后向杨华英提出:豆瓣在发酵过程中,要晚上敞露、白天翻晒;放置发酵罐的地面不能一抹溜光,要种上铁苋草;还运用自己所学,配制了一副酸曲中草药单和一副甜曲中草药单。这样酿出的中和醋,芬芳馥郁,令人闻香生津;酸味纯正,绝不糙口烧心。

1994年, “中和”牌麸醋被命名为“传统名特食品”,是首届四川食品博览会消费者最喜爱产品。

果香·食货志之安岳

安岳是石刻之都,“古多精美”的文化品性,让安岳特产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质。最典型的当是安岳柠檬和周礼粉条,圆圆的柠檬果和红薯果成就了安岳人的致富梦。

柠檬·漂洋而来“金果果”

安岳柠檬引自美国。1926年,华西协合大学加拿大籍教授丁克森先生来华时,从美国带来了尤力克柠檬苗,在成都华西医大校园内作观赏栽培。就读于该校的安岳人邹海凡1929年将尤力克柠檬接穗引回安岳龙台镇。经多年选优提纯,培养出了适合安岳生态条件的优良株系—87—39(安岳柠檬)。

安岳柠檬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作为观赏栽培。50年代末期,随着中苏贸易的发展,种植面积逐渐增大,1960年种植达到1000亩。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对苏贸易停止,柠檬种植面积迅速减少,仅在龙西农场保存着品种资源。到70年代,陈云副总理发出南方要发展柑桔种植的号召,安岳柠檬才加速发展起来,尤其在成都和重庆香料厂的支持下,办起了柠檬芳香厂,生产迅速发展,柠檬鲜果和芳香油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1986年,安岳县被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柠檬规模及产量逐年上升。

目前,全县已建成5000亩以上的柠檬基地乡镇41个,柠檬保存面积42万亩,产量35万吨,其种植规模、产量、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的80%以上,赢得了“中国柠檬之都”的美誉。

安岳柠檬品质优良,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国际名牌产品等殊荣,2009年通过国家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12年“安岳柠檬”被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安岳县将始终坚持建设“中国柠檬之都”,逐步将安岳柠檬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

粉条·巧夺天工“仙人吊”

相传,安岳县仙人山有个白仕仲,他在明朝末年考取了翰林。看到同科进士向皇帝和吏部官员送了奇珍异宝,都当官了,自己还没有着落,心里特别着急。他左思右想,终于有了主意。于是请假回家,找来粉条手艺好的人,选了上等红苕磨的粉,做成红苕粉条,带进京去,献给皇帝,谎称此宝叫“仙人吊”,说是有一天夜晚自己到青城山游玩时,遇到一个白胡子仙人送的,自己不敢私用,献给皇上品尝。

皇上一听是青城山仙人所赠,十分高兴,立即吩咐御厨烹调。一吃,还真不错,味道特鲜美,简直就是稀世珍肴,皇上认为白仕仲忠心可嘉,于是立即颁布圣旨,委任白仕仲为蒙阳知府。

事后,白仕仲怕此事泄漏出去,自己被治个欺君之罪,便赏给做红苕粉条的手艺人很多银子,并威胁他们不得泄漏这个秘密。那些手艺人得了好处,果真守口如瓶,没有泄漏半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后人才开始用红苕做成粉条让人一饱口福。

事实上,在一百多年以前,周礼就形成了以红薯粉条为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市场,安岳、大足、内江、重庆等不少粉条商涌入周礼采购粉条,周礼粉条就这样走入了千家万户,名气越来越大。

蚂蚁上树、鱼香粉条、酸辣粉、凉拌粉丝、猪肉炖粉条……其实,当我们享用美食时,周礼粉条就在身边。

莲香·食货志之乐至

当下的乐至美食,烧烤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年的乐至烧烤节,更是乐至县的一大盛事,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好吃嘴”慕名而来。

然而,在食货志乐至特产的榜单上,烧烤也只能是稍逊风骚的“零食”,藕粉、丝绸才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

藕粉·皇家贡品出莲池

天池藕粉产自资阳市乐至县,因其原料莲藕原产于该县天池,并品质最佳而得名。

乐至县塘堰众多,盛产莲藕,以藕制粉历史悠久,“天池”藕粉名誉中外,乐至乃莲藕之乡,早在宋朝时就有以藕制粉向皇上进贡的历史,清朝时,满清皇族更把这一特产视为饮中极品。

相传,北宋名相寇准年轻时曾在乐至做县官。有一年,天干数月,百姓生存危急,寇准也忧虑成病。青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在返乡普州的途中,看见准寇一筹莫展,就托梦去安抚点化他,许愿“一池清水见分晓”。梦醒五更,病魇的寇准就吆喝三班衙役,向南门走去。只见荒地变成了一片大藕塘,花红叶绿,荷香四溢。拔叶带藕,香脆可口。寇准吃了一口,病痛全消,更觉蹊跷。细心的人发现,这藕和其他莲藕不一样,只有七芯。七芯,齐心,寇准蕃然醒悟,立即班师回府,号令全县官民齐心协力,兴修水塘抗大旱,遍种“七星红花藕”,把这神来的藕池称为“天池”,把香脆可口的藕制成色泽鲜亮,味道清香,生津补血的藕粉,上贡朝廷。由此,寇准步步青云,官至宰相。

乐至县莲藕种植广泛,以砚山脚下的天池所产最负盛名。天池藕质地肥厚,细嫩清香,属藕中上品。天池藕粉色泽白中微红,细腻滑润,以沸水冲调后呈半透明胶糊体,芳香甜醇,具有化食生津、清心明目、补髓养血、镇静解烦之功效。

天池藕粉为四川资阳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制作世代有传人, 天池藕粉厂、仲弘藕粉厂、天芯藕粉厂等数家生产企业,有“天池”牌、“仲弘”牌、“天芯”牌等品牌产品,其中“天池”牌藕粉最为著名。

丝绸·华贵品质展红旗

乐至县别号“桑城”,具有悠久的桑蚕养殖和丝绸生产历史。而让乐至丝绸形成产业,并最终名满天下,乐至县红旗丝厂则功不可没。

乐至县红旗丝厂于1958年在陈毅元帅亲自关怀下建成。2003年10月企业改制后更名为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以桑蚕茧丝绸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资阳市重点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生产高端生丝为主,拥有国内较先进的生丝制造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茧、丝、绸产业链完善,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全省同行业的一面旗帜,所生产的 20/22D、40/44D白厂丝,曾先后荣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

公司主要产品以蚕茧、生丝为主,年产生丝能力300吨,年发放蚕种8万张,年收购蚕茧6万担。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蚕桑产业良性发展,做大做强茧丝绸产业链,夯实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基础,积极打造川中地区高端生丝原料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公司在2013年启动实施了“乐至县高端生丝原料生产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全县蚕桑重点村进行“高端生丝原料生产示范村”试点。

通过对养蚕户基础设施、桑园建设、蚕种及消毒药物、方格簇推广、小蚕共育、优质蚕茧收购等方面进行补贴,从而逐步实现小蚕共育100%,统一消毒100%,方格簇使用100%,售茧化蛹率100%,售茧上车率95%,收购单产30公斤以上,全面实现蚕茧单产高、质量高、蚕农收益高、企业效益高“四高蚕业”的蚕桑生产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