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啊,但凡我在文章中强调某种枪的闭锁,总会时不时的有些新入门的爱好者会问到闭锁到底是个什么鬼,所以狗子特地开篇科普这个知识。当然,这个确实是很基础的内容。
谈闭锁的话我们得从后膛步枪开始说,因为早期的前装枪就是一根只有前端开口的管子,后头只有一个引火孔,所以不存在闭锁这种说法。但是咱们知道前装枪装填子弹非常复杂,如下图步骤依次是
1:将火药导入量筒中,给发射药定量
2:将量筒中的黑火药从枪管口倒进去
3:给铅丸子包上麻布一类的密封垫片
4:用个大头锥柄把铅丸子捅进去
5:抽出通棍
6-7:用通棍把子弹捅到底
8-9:在药池上倒入引药 或者 10:在传火孔上安放火帽
而且这么一套操作下来人都得站着,换成现代作战的话人早凉了。
因此,进入火器时代以后,人们就开始考虑能不能从后面装填子弹,这样效率更高。咱们知道有一种火炮叫佛朗机炮,它有别于当时的前装炮,而是在后膛装填专门的“炮子”。所谓炮子类似于后来的金属弹壳,但那会儿还是铸铁的,得反复利用。
咱们看上图,这个佛朗机炮后头长得和啤酒杯一样的玩意就是炮子,里头装有弹头和发射药,那个小洞就是发射用的传火孔。后头那坨铁就是炮栓,也就是它的闭锁。如果没有这个炮栓,炮子在发射时就会往后冲,导致炸膛。一门佛郎机会配备许多炮子,无需从膛口装填,所以它射速很快。后来这种机构也被用在了枪上,比如咱们当时有一款叫掣电铳的枪就采用类似原理。
注意这个“子铳”就是小型化的佛郎机“炮子”
当然,炮子也好、子铳也罢,这两更类似于现代的弹膛,之所以用金属做成这么个套筒也是为了闭气效果,省的火药燃气从后面喷出。但制造昂贵,分量也重,不方便携带。大约在1776年,英国军官佛格森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造出了一把后膛装填的线膛步枪,佛格森步枪。
佛格森步枪没有子铳,因此为了能封闭后膛,它的后膛开闭方式是用一坨螺栓旋转。
打开螺栓后从上方塞入弹头,倒入火药,然后封闭螺栓,完成闭锁,拉开击锤就能发射。
这下我们就可以解释标题中的问题了。闭锁伴随着后膛装填武器共同发展,因为发射时候需要用火药燃气向前推出弹头,而后膛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装置把它牢牢锁住,那么火药燃气就会从后头跑出来糊射手一脸。所以闭锁是一种枪炮封闭后膛的机械结构,之所以要闭锁是为了让发射药的能量都用于推出弹丸而不是从后面漏出去,同时也为了射手的安全考虑。
咱们这么想,小时候放的那种长杆子烟花如果后膛没有用黄泥糊实,那回家之后一定是妈见打。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线膛枪开始流行了。但前装线膛枪有个很尴尬的毛病,因为弹丸想要旋转起来,这直径就必须得略大于膛线直径,这样子弹出膛的时候才能被膛线带着旋转起来,但这么一来从枪口装填的话就非常麻烦,子弹很难捅进去,非常费时。而后膛枪没这个毛病,所以19世纪初也迎来了后膛闭锁步枪的大发展,比如1841年的栓动式德莱塞针发枪。
当把纸包弹塞入弹膛之后,推动枪机往前关闭后膛,然后摆动拉机柄,挂在机匣闭锁面上,完成闭锁,就像咱们把窗闩带上一样。
当然,后来的各种花样闭锁非常多,但这篇只是谈个基本原理,权当抛砖引玉,相信各位睿智的兄弟一定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