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农村,怎样调整产业结构能增加收入,是村民们热议的话题。在皖西南山区,有的村民在田地里种植药材,有的村民在田地里种植果树和蔬菜,虽然收入比传统模式高出很多,但村民们仍然在追求更高的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人寻找到新的路子。
周日上午,摄影师一行到山村采风,走进村子,只见原来的水田盖起了大棚,询问附近村民后得知,村里有人流转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田地里种植了蔬菜和水果,收入实现翻番。
为了解其经营模式,一行人在农场主的带领下特地进入农场参观,火龙果、蔬菜大棚与普通大棚没有太大区别,据农场主介绍,他们主要改变经营模式,以此提高收入。
不管种植哪种作物,都需要专业技术,保证产量,不过,销售环节也不可忽视,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以前,村民种植的农作物收获后需要联系商贩销售,且销售渠道单一,偶尔还会出现滞销现象,自从建起农场后,农场主不用为农产品卖不出去而发愁。
首先,农场的周围做起一圈栅栏,便于管理,其次,将农场内的大棚进行优化,建设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将农场建设成既是高标准果蔬园,又是景点。
随着农村环境越来越美丽,来山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游人来到山村都会到农场里看一看,到了水果成熟的季节,前来采摘水果体验采摘乐趣的人一批接一批,其中不少游客认为自己采摘的水果和蔬菜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吃着更健康,因此,还会采摘一些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一来二往,大棚的农产品在未运出农场时,钱就已经到手了。
另外,游人采摘水果和蔬菜对于种植者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价格更高。也许会有人说,价格高怎么会有人来采摘呢,殊不知,前来采摘蔬菜和水果的人看重的是蔬菜水果的质量,对于价格并不是太看重,花几十甚至数百元不在乎。
有人看到农场主的经营模式后,也想通过这种模式发展种植业,可是,有村民说,没有强健的身体,是吃不消的。看!气温下降,许多村民在家中烤火取暖,而种植者还得到农场给大棚再加一层塑料薄膜,保证棚内的温度,防止农作物被冻坏。
“这个棚里种植的是火龙果,前不久冻坏了不少。”农场主说,发展种植业就要把农作物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夏天不能高温,防止中暑,冬天不能低温,防止冻坏。
春节假期,村民们在家过年,种植者要做好田间管理,一天不能放松。“对种植的作物不尽心,就不可能有好的收成,只有自己天天呆在农场里,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作物的‘冷’和‘暖’,才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农场主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