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的延续,最后一本书。全新MGZS将于本月17日上市。新车点评的很多同事都参加过几次基于厂家的活动,发表过设计分析、赛道试驾、发动机分析、L2辅助驾驶系统等文章。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搜索MGZS,了解一些新的东西。以上文章内容我就不重复了。这一次,我将主要关注公路驾驶,让大家对这款车有一个更全面、立体的了解。

新的力量是什么?

全新MGZS260TGI采用1.3T爱信6AT动力总成。这款1.3T发动机是基于通用技术开发的新型发动机。我查了一些数据,发现这款发动机基本就是别克GL6上的那款,数据基本一致。最大功率163马力,最大扭矩230牛米。还会有双歧管喷射、米勒循环、智能热管理、平衡轴、碳罐主动脱附系统等技术的加持。

这次试驾,由于车辆少,媒体多,我们一辆车就装了五个男媒体,试驾路上几乎全是高速。这是我开始职业生涯以来第一次满负荷全速试驾。在这种情况下,MG的1.3T发动机并没有表现出不能为所欲为的感觉,我觉得整体动力还是可以接受的。和之前一两个人开1.5LMGZS的感觉差不多,不会因为动力而有挫败感。

油门的反应不粘。基本上油门半满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车辆的加速度,而且是线性的。至于刹车的前部,会有一点点的空位置。总的来说还是很线性的,脚感觉很软。刹车和油门都比较好用。

从厂家提供的信息来看,上一个项目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有媒体称是8.5s。回程时,车上乘客减少到三人,整个提速体验比满载时好了很多,已经开始表现出淡淡的快感。相信在市区一个人开车可以更提神,发动机的动力绝对值得肯定。

经过试驾,我还发现这台1.3T发动机的性格和之前一般车型的试驾基本一致。当转速达到3500转时,声音会有点尖锐,不好听,2000转左右的声音几乎和四缸发动机一样。至于大家关心的振动问题,开车时基本感觉不到振动的存在。这款3缸发动机在抑振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一点我们不用太担心。

至于变速箱匹配,爱信6AT的优缺点还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开车真的很平稳,深踩油门降档会比较慢。一般来说升档是正的,降档是犹豫的,乘坐舒适性没问题。新款MGZS260TGI的1.3T与爱信6AT匹配后,官方百公里综合油耗为6.6L,6AT变速箱车型中的数据还是不错的。即使打八折,日常使用也能保证百公里油耗在8L左右。

MGZS舒适还是运动?

我觉得新款MGZS260TGI的调校比较舒服。先说转向部分。它的手感有可调节性、舒适性、标准和重运动模式三个级别,可以说满足了大多数消费者对方向盘的“轻、重”需求。不管是什么样的手感模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容易驾驶,方向盘调节不紧,但方向依然精准,在城市中插入一个大的摆动方向还是挺容易的,很容易找到车头的位置和方向。

至于底盘,整体调整比较柔和,尤其是前期,在一些轻度起伏的道路上行走时,车身会随着路面上下浮动,有一点额外的运动,但我认为是无害的,车辆停下来时会有一点点头部运动。因为整个悬架的初始部分比较软,所以转弯时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侧倾的存在。

至于悬架的中后部,韧性比前部更明显。通过连续的坑洼时,悬挂动作积极,身体没有太大的晃动,调整技巧相当不错。通过大坑时,整个防震工作甚至可能有一种高级感,显然你可以听到悬挂工作时平稳的“咚咚”声,车身也没有不舒服的晃动。

此外,车内座椅柔软,人体工程学设计合理,靠背像气垫一样支撑驾驶员腰部,相当于又多了一层缓冲。

在NVH方面,同样令人满意。因为这次试驾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噪音很大,肯定会很烦人。然而,MGZS可以很好地抑制轮胎噪声和风噪声。时速100公里后只能听到一点风噪,时速120公里时风噪会更明显。

噪音方面,该车搭载了米其林首位度3ST轮胎,以安静舒适为主,从硬件入手压制噪音。和风噪一样,整体的道路噪声抑制也很出色。虽然MGZS是一款小型SUV,但是我想长途旅行之后你也不会觉得累。

L2驾驶辅助系统好用吗?

如果你想长途旅行后不累,MGZS还有另一个卖点,那就是L2辅助驾驶系统。除了在启动整个系统之前摸索之外,可以说调整还是比较成熟的。虽然陈翰之前发表过相关文章,但毕竟不是一条坦途。在这里,我将稍微谈谈我的两种感觉。

首先,这个名为MGPliot的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很多功能都是可调的,比如车道保持、速度辅助等等,让驾驶员可以决定是否开启。对于我来说,上车肯定会调整报警系统的灵敏度,关掉那些烦人的报警声音和震动,避免频繁的不必要的干扰。总之,这个系统的逻辑是工程师把所有的权限都给了司机,这样司机就可以轻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驾驶辅助模式。以前,许多L2驾驶员辅助系统看起来很香,使用起来很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灵敏度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交通复杂,一种调整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SAIC干脆把权力交给了司机,实现了多重目标。

其次,系统的跟车和车道保持功能更加成熟。我以前也开过很多带ACC巡航的车。

,相对容易被加塞,不符合中国国情。名爵ZS似乎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尽量减少与前车的距离,减少加塞的情况出现。另外车道保持开启的时候,系统会频率很高地缓缓调整方向盘的指向,而不是等车辆差不多踩线的时候突然拽一把。对了,该车还搭载了斑马智行3.0系统,据说还能帮车主点外卖,由于时间的问题,很多功能都没来得及体验,单单看了UI和逻辑,也确实不错。

总结:我还记得当年名爵ZS上市的时候,很多消费者都抱怨它的动力总成差强人意,如今1.3T+爱信6AT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名爵ZS补足了短板。而且还有斑马智行3.0和L2驾驶辅助系统加持,在智能层面上更上一层楼。至于这个车在同级别中竞争力如何,还需要等17号上市公布价格。

1.5T纵置发动机、六速手动变速箱、前置后驱布局……你是不是在想是哪款小钢炮?不好意思,它不是小钢炮,是我们的国人神车——五菱宏光。说起五菱宏光的段子,从秋名山到阿拉善,这款车真是走哪都不缺话题,也不缺热点。

如果你关注了这两天的汽车新闻,那么你也大概知道我要说哪台车了,没错,就是全新的五菱宏光PLUS。这里先分享个数据给大家,五菱宏光这款车从2010年上市开始,至今已经获得了超过450万的用户,甚至最高峰时曾月销量过8万,就凭这数据,称它为神车还真不过分。作为用户基础这么庞大的车型,它每次的改款换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谨慎了。

这次的五菱宏光PLUS,旨在升级档次和体验。

当五菱穿上西装,你别说,还挺帅的

前几天在刷到这款车“恶搞”图的时候,我还在想,五菱这次不会玩脱了吧,这图片上的车不就是路虎车头加K-Car车身的拼接体吗?但事情往往就这么戏剧性,在实际见到这款车的时候,我当场就和同行的媒体说,这车的外观比图片上大气得体多了,真香……

过去9年,五菱宏光经历过了大小数次换代升级,仅从造型来说,老款车型最成功的当属2014款,时尚大方,不像是款面包车;后来2016款加大了体型,偏向了柔和的家用风格。而这次五菱宏光PLUS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观感,让人眼前一亮。

整个车身采用了硬朗的线条,车门板上的锋利腰线、尾门板上的平直线条、整车的方正轮廓等等,营造出了简洁干练的质感,没有过去“小面包”曲面造型与过大钣金接缝糅合起来的廉价感。另外前机盖明显突出的边缘与较大的垂直进气格栅,也让它显得更为厚重,没有同级别车型倾斜机盖带来的单薄感,外观质感大幅提升。

到了内饰这里,相信很多人自然就想起了低配版的“仿木”面板,的确,这款车的低配版由于没有中控屏,而覆盖了大面板,看起来确实比较“经济”。好消息是,到了高配车型上,大面板被8英寸液晶屏和钢琴烤漆饰板替代后,整体观感立刻就上升了几个档次。因此购买五菱宏光PLUS,我强烈建议选这台带中控屏幕的版本,质感区别真的是太大了。

你永远不知道五菱会下来几个人,更别说PLUS了

有句玩笑话说,在路上千万不要去惹五菱宏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下来几个人,这句话虽然只是调侃,但也侧面说明了五菱宏光真的很能装。而在这次试驾会当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宣语词——宽体,这是五菱宏光PLUS的重要升级部分。从上表可以看出五菱宏光PLUS的车身尺寸比现款五菱宏光S的确要大上不少,尤其是车身宽度方面,不仅比现款大很多,甚至还超过竞争对手菱智不少。

变胖了的五菱宏光PLUS,车内实际乘坐体验如何呢?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这款车到底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先期上市的车型共有2+2+3和2+3+3两种不同的座椅布局版本,后期会跟上更偏向家用的5座版本。此外,这款车后桥还采用了螺旋弹簧和截面钢片两种不同的部件,总体来说螺旋弹簧版本的乘坐舒适性好,但空间表现会相对差点;截面钢片版本乘坐舒适性会差点,但运载能力更优秀,分工非常明确,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图中为座椅分别为最前和最后状态)

在体验方面以我们试驾的2+2+3的七座版本为例,平常使用率非常高的第二排由于是两座布局,而且还支持前后滑动,所以它的空间体验非常好。在不用第三排座椅的情况下,就算是大高个也能很轻松地翘起二郎腿;乘客还可以通过双座中间的过道进入第三排,上下进出十分方便。要说不足,也有,就是7座版的第二排独立座椅不支持靠背放平,运载能力会打个折扣。

我还顺道看了一下8座版本,它的第二排只能是46分割放倒,满载时乘客只能在第二排座椅放倒靠背之后,从侧面狭小的过道进入第三排,相对来说进出姿态会狼狈一些。

至于七座版的第三排座椅,它的腿部空间、座椅高度、靠背倾斜角度都做得很不错,不是那种只是存在于数字意义上的7座车,较长时间乘坐也不会觉得很难受,在市面上的7座车型当中属于较高水准。

不过,它的第三排座椅没有中央头枕,折叠起来也不便利,算是两个缺憾。尤其是折叠的步骤,你先要进到车内,把第二排座椅往前滑移很远,再把第三排座椅靠背放倒,然后回到尾厢那边,把两个支架锁解开并推立起整个座椅,再用固定销锁定座椅下方的旋转点……整个过程繁琐而费劲。至于比较好用的侧挂式收纳方式(收起来直接挂在侧面车厢上),现在因为政策的原因不允许采用,有些可惜。

1.5T发动机加手动变速箱,离起飞只差双翅膀了

小标题别当真,只是开个玩笑,今天和同行媒体讨论的时候还说,1.5L/1.2L的动力都能把五菱宏光开的满地漂,这换装了1.5T之后不得起飞?的确,最大功率108kW、最大扭矩250N·m的性能参数,相对之前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国六)最大功率78kW、最大扭矩140N·m的性能,提升非常明显,说是鸟枪换炮都不过分。

然而实际开起来,五菱宏光PLUS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动力的爆发性,而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协调性,以及操控感受的亲和力。转速刚过两千转,1.5T发动机的扭矩就尽情释放。力度较轻、行程较长的离合器踏板,不仅能够很轻松地反复踩放,而且宽泛的结合点也让新手很容易掌控。如果你认真地考过了C1驾照,那么你把它开熄火都比较难。

对于这套动力系统,有两点比较让我意外,首先是在老款车型以及很多同级别车型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变速箱传动轴等机械部件运转的明显噪音没有了,对这点开过定位较低车型的人应该会十分欣喜,新车变速箱和传动轴无论什么工况都比较安静,驾驶质感显著提升,值得好评。

不过,这款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动静稍微有点大,发动机舱隔音水平有限,如果只是稳速巡航的话,这个问题倒还不明显,但在加速的时候,音色本身就不太好的发动机声音被原汁原味地传到驾驶舱,导致原本表现还不错的车内驾驶质感瞬间回归现实。

比较遗憾的是,此次试驾车厂只提供场地体验,再加上下雨,有关这款车的更多感受我们无法充分获得,期待以后更加全面的开放道路试驾,再给大家详细报道了。

总结

说了这么多,这款车的目标——提升质感与档次,算是达到了吗?个人认为它是达到了,从外观内饰设计、车内空间表现、机械动力体验综合来看,它的提升算是很全面的,能在如此有限的成本里拿捏出这样水平的做工,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消费者买账吗?这得看几天后的售价。关于它的售价,我在官方那里分享过来的消息是,这款车的售价大概率在6万出头,且配置共有四个版本,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它吗?